「民眾劇場」,屬於人民、由人民創作、為人民發聲的劇場,在歷史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在1903年便已經以《民眾劇場》(Le Théâtre du peuple)一書,提出他的概念:國家是屬於歷史的,人民是屬於當下的。國家與宮廷的劇場已經是過去的劇場,而隨著法國大革命到俄國十月革命,為人民並由人民創作的劇場也已經誕生。

距民眾劇場首先在台灣被提起至今已歷經三十年,它的發展軌跡及歷史脈絡仍需釐清;台灣八〇年代戒嚴/解嚴之間的社會騷動刺激青年們掀開小劇場運動的帷幕,其時閃爍的民眾劇場火種亦有待後人採掘。我們在此要問的是,反抗是不是民眾劇場的必然呈現?對體制的批判又是不是民眾劇場發展的應然條件? 三十年來的民眾劇場實踐者,如何在美學表現與政治訴求之間尋找迂迴前進的方法?如何在國家與社會的角力之間重申民眾劇場的反壓迫性格?

在亞洲,民眾劇場的實踐者曾取道歐美,以想像某種先鋒性。身處第三世界的實踐者,很快意識到與自身處境更為相關的思想資源和地方傳統的重要性。回顧具有意義的亞際連結,民眾劇場有其地理起點,亦有精神起點。以第三世界作為武器,在最薄弱的環節組成統一戰線,是民眾劇場實踐者在描繪本區域圖譜時的積極想像。戰鬥中成長起來的民眾劇場,聚集起跨域交流的共同網絡,彼此理解,相互支援。

承接著亞際民眾劇場跨地連結的討論,這一節將聚焦東南亞街頭唱著反調的劇團及它們或隱或顯的歷史軌跡:反壓迫的殖民地史,多元交錯的語言和種族,複雜的國族認同和異質的民俗文化...以民眾劇場為方法的社群實踐,曾經試探政治抵抗與美學的多重辯證,這樣的嘗試在今天是否並未消失?我們邀請三位講者分享印尼、馬來亞/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過去和現在,在歷史現場激發民眾劇場可能的未來。

本節關注將工人處境作為現實題材與思考對象的民眾劇場實踐。在機器的高速運轉和人的身體之間,民眾劇場如何在工廠內外進行爆破作業?在中國大陸,體制外的小劇場工作者,以工人文化為思考和創作的起點,讓我們更為寬闊地反思民眾劇場逐漸限縮的論述空間和行動空間。

民眾劇場強調個體的參與和自主,及至組織過程中建構非精英、著重協作溝通的社群連帶。因此,民眾劇場的焦點不單是其美學呈現,也關係到參與者的主體建立過程。無論在創作與演出本身,參與者的培力與成長都被視為具有顚覆意義。這一節,我們將會從民眾劇場的對話主體出發,著重審視實踐者對當下民眾劇場的主體想像,人民在何處?為什麼用民眾劇場的方法?對抗的是什麼?從各人的實踐經驗中,參與者的自主性如何轉化成集體的能量,及至直面具體處境的行動?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